当前位置:首页> 成都高考辅导班 > 成都高考辅导班

成都高三补习班:年高考全国卷化学答题模板



高考全国卷化学答题模板
在高考化学复习固然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,但掌握一定的化学答题公式和模板将在考试中事半功倍,学会一定的化学答题技巧才能快速提高化学分数,可以说化学万能答题公式模板是考高分的捷径。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一下高考全国卷化学答题模板,希望对你有所帮助。
年高考全国卷化学答题模板
从实验原理出发(含性质),按操作过程(或方法)、实验现象、实验结论顺序来表述答案。
答题模板:
操作→现象→结论
取样,加入……→有……生成→……的是……
(1)水蒸气最先检验;
(2)有干扰的气体先检验:例如,气体甲对气体乙检验有干扰,检验思路:检验气体甲→除去气体甲→确定气体甲除尽→检验气体乙。
例1.设计合理实验验证(Experimental)H2SO3酸性强于H2CO3(答案:以下方案任选一个。)
方案一:配制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HCO3和NaHSO3溶液,用酸度计(或pH试纸)测两种溶液的pH。前者的pH小于后者,证明H2SO3的酸性比H2CO3强。
方案二:将SO2气体依次通过NaHCO3(或Na2CO3)溶液、酸性KMnO4溶液、品红溶液、澄清石灰水。品红溶液不褪色(解释:颜色失去鲜艳;变得暗淡),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,证明H2SO3酸性强于H2CO3。
方案三:将CO2气体依次通过NaHSO3(或Na2SO3)溶液、品红溶液。品红溶液不褪色(解释:颜色失去鲜艳;变得暗淡),证明H2SO3酸性强于H2CO3。
对于定量实验,要采用措施减小误差。减小误差从以下角度考虑(consider):
(1)装置气密性良好;
(2)排除(Remove)装置中气体;
(3)减少副反应;
(4)避免气体带杂质(如测定水的质量,气体必须干燥);
(5)防止空气中二氧化碳(C)和水进入装置等。成都高考补习学校美博拥有行业高水平的班主任团队,在管理学员方面,根据孩子的特质,采用个性化的管理模式,一对一解决孩子的学习问题,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都能让孩子得到明显改善!为孩子高考助力!
燃烧法定量测定实验一般设计思路:气体发生装置→气体干燥装置→主反应装置→吸收产物(1)→吸收产物(2)→干燥装置→尾气处理装置。
例2:某混有CuO粉末的金属铜样品,从浓硫酸(化学式:H2SO4)、浓氨氮水(Nitric acid)、蒸馏(still)水(distilled water)、双氧水(aquae hydrogenii dioxidi)中选用合适的试剂,设计一个测定样品中金属铜质量分数的方案。
①设计方案的主要步骤(procedure)是(不必描述操作过程的细节);
②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。
答案:要测定铜的质量分数,可以把浓硫酸(化学式:H2SO4)稀释,铜和稀硫酸不反应,氧化(oxidation)铜和稀硫酸反应,即可求出铜的质量分数。
①设计方案的主要步骤是将浓硫酸用蒸馏(still)水稀释,将样品与稀硫酸充分反应后,过滤,干燥,称量剩余固体铜的质量即可。
②CuO+H2SO4=CuSO4+H2O
有关化学实验的描述不仅要求准确,还要求全,有时还需要指明是何处产生了什么现象,其答题标准可利用下面的模板来处理。成都高考补习班为学生讲解高中物理重难点,巩固复习、夯实基础,剖析历年物理考点,教师总结高考物理重难点、易错点,提炼简洁实用的技巧方法。通过方法点拨、易错辨析,帮助高三学生快速准确把握重点、突破难点。
例1.(溶液)―→
(1)颜色由……变成……(2)液面上升或下降(descend)(形成液面差)(3)溶液变浑浊
(4)生成(产生)……沉淀(5)溶液发生倒吸(6)产生大量气泡
(7)有气体从溶液中逸出(8)有液体溢出。
例2.(固体)―→
(1)固体表面产生大量气泡(2)固体逐渐溶解
(3)固体体积逐渐变小(变细)(4)颜色由……变成……
例3.(气体)―→
(1)生成……色(味)气体(2)气体由……色变成……色
(3)先变……后……(加深、变浅、褪色(解释:颜色失去鲜艳;变得暗淡))(4)色、味成都美博教育。成都高三补习学校美博教育专人专岗,设有学管老师,学管老师致力于跟踪每位孩子的学习情况,为其提供适合的学习方案及目标。一个好的辅导氛围应该像是真正的家庭教育,一个专业的老师应该像是父母或朋友,它能对孩子的学习习惯、思想品德、心理动态和生活能力等多方面进行培养。
答题模板
有利于……(这样做的好处),以防止……(这样做的坏处)
尾气吸收:吸收……气体,防止污染空气
例如:有机实验(experiment)中玻璃长导管的作用是:冷凝回流提高反应物的利用率。
某瓶的作用:安全瓶作用,防止……中的液体倒吸进入……中
或者,平衡气压,便于……中的液体顺利进入……中
答题模板:
“有理”——化学原理,“有据”——事实(Fact)依据
可采取以下两种方式:
(1)“正说”——“直接原因+根本目的”
(2)“反说”——“如果……就……”
答题模板:
……存在……平衡,……(条件)使平衡向……(方向)移动,……(结论)

上一篇:成都高三补习班:年备战高考高考化学易混易错的重要知识点
下一篇:成都高三补习班:年高考全国卷物理答题时间分配